2017年8月20日 星期日

求仁得仁



近日社會常用「求仁得仁」這句成語。到底它的出處為何?和DSE考試中「論仁」的「仁」又有沒有關係?

「求仁得仁」這句話,根據字典記載,意思是「求取仁德即得到仁德」。這句話語本《論語.述而》,孔子說:

「求仁而得仁,又何怨?」

這是子貢詢問關於「伯夷、叔齊是何人、兩人是否有「怨」時孔子的答案。伯夷、叔齊因義不食周粟而餓死首陽山,兩人自己願意為守節而死,孔子因而認為他們是「無怨」的。這裏的「仁」,是指伯夷、叔齊二人的理想,和DSE考試中「論仁」選篇中的「仁」比較,有另一層的涵義。

後來,這句說話一般指「如願以償」。唐代白居易有〈答戶部崔侍郎書〉曾說過:

「退思此語,撫省初心;求仁得仁,又何不足之有也?」

由此可見,只要行事與「初心」相同者,便可以用這句成語來形容。除了檢視初心外,人們亦會引論語原文的下半句(又何怨)為標準來評斷當事人。清代名人紀昀在他的《閱微草堂筆記.卷一七.姑妄聽之三》謂:

「君所謂求仁得仁,亦復何怨?」

這裏清楚地說明,若求仁得仁的話,便不應有抱怨之心。不過,如果對方「搬龍門」改變遊戲規則,在「得仁」以外加重刑罰;以古代知識分子的標準,又當作何解釋?這便是本欄討論範圍以外的事了。


請到二喬工作室面書讚好此文:

瀏覽二喬網頁,可獲取更多語文資訊:

二喬工作室,提供不同類型文字,助你增廣見識,擴闊眼界:

DSE中國語文應試路路通http://2kiu-workshop.blogspot.hk/
二喬通識閱讀http://2kiu-ls.blogspot.hk/
浪蕩天涯 尋覓桃源(旅遊消閒文字)http://2kiu-workshop-travel.blogspot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