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12月21日 星期六

古文導賞(4):奮揚不殺太子




作者:劉向
書名:說苑
篇名:奮揚不殺太子
出處:錄自趙善詒《說苑疏證》卷四「立節 (華東師範大學,1985)

【導賞】
下文選自《說苑》的一則故事。
太子建是楚平王的長子。太子建原本娶秦女為妻,秦女貌美,奸臣費無極教唆楚平王把秦女據為己有,但又教害怕將來太子當上楚王而向自己報復,竟誣告太子謀反,於是楚王派奮揚去殺死太子。奮揚不忍殺死太子,一早向太子報訊,太子竟得以逃脫。奮揚後來向楚王自首,主動承擔責任。
選文出現了大量人稱代詞,如「余」、「爾」、「予」等,閱讀時可多加留意。

【原文】
楚平王1使奮揚殺太子建2,未至而遣之,太子奔宋。王召奮揚,奮揚使城父3人執己以至。王曰:「言出於口,入於耳,誰告建也?」對曰:「告之。王初命臣曰:『事建如事。』臣不佞4,不能貳也。奉初以還,故遣之,已而5悔之,亦無及也。」王曰:「敢來,何也?」對曰:「使而失命,召而不來,是重過也,逃無所6入。」王乃赦7

注釋】
1.       楚平王:楚國君主,應聽取奸臣貴無忌之言,搶奪兒子太子建之妻,並想把太子建殺害。
2.       太子建:楚平王長子。費無極誣陷他謀反,幸奮揚通風報信,助太子逃離楚國。
3.       城父:地名,在今安徽省,當時太子建居於城父。
4.       不佞:不才。
5.       已而:後來。
6.       所:地方。
7.       赦:赦免。

【語譯】
楚平王派奮揚去殺太子建,未到(太子的地方)就把消息告訴太子,太子逃到宋國。平王召回奮揚,奮揚叫城父抓着自己到平王前,平王說:「(殺太子的)說話從我口裏說出,進入你的耳朵裏,是誰人告訴給建知?」回答說:「我告訴的,大王當初任命我時說:『伺服太子建像伺服你一樣,我沒有才幹,(明白)不能有貳心。自從接到你的命令,便派人告訴他,後來後悔了,卻來不及(改正)了。』」平王說:「你膽敢來,這是為甚麼?」回答說:「作為使者而沒有完成任務,召回我而不到,是雙重罪過,無地可逃啊!」平王於赦免了他

【簡短練習】(答案見後)

1. 解釋以下紅色字詞:
(1)   言出於       
(2)   入於
(3)   告之
(4)   事建如事
(5)   敢來
(6)   王乃赦
2. 試語譯以下句子:
(1)   臣不佞,不能貳也。
(2)   是重過也。

二喬工作室(中文教育)編輯部

二喬工作室精心編選的「和你同行」《文言文指定範文練習(附詳盡答案及作答錦囊)已在各大書局發售。集體訂購及查詢詳情,請電:93823726
或到二喬面書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yikiuworkshop?ref=hl





想知更多二喬資料,請瀏覽以下網址:
二喬工作室面書:

二喬工作室,提供不同類型文字,助你增廣見識,擴闊眼界:


DSE中國語文應試路路通http://2kiu-workshop.blogspot.com/
二喬通識閱讀http://2kiu-ls.blogspot.hk/
浪蕩天涯 逍遙天下http://2kiu-workshop-travel.blogspot

【小練習】(答案)
1.  (1) (2) (3) (4) (5) (6) /奮揚
2.  (1) 我沒有才幹,不懂得有貳心。
(2) 是雙重罪過。




2019年11月23日 星期六

古文導賞(3):魏文侯禮士



作者:呂不韋
書名:呂氏春秋
篇名:魏文侯禮士(篇名為編者所加)
出處:錄自許維遹《呂氏春秋集釋》卷第十五「下賢」 (中華書局,2009)

【導賞】
下文選自《呂氏春秋》。
今日的社會,處處以利為先,在上位者希望下屬言聽計從,為他全身奉獻,下屬則為名利而效忠上司,置道義原則於不顧。魏文侯的看法和現代人迥異,他對那些貌似忠心實質以利益計算之徒嗤之以鼻,反而禮待不為祿利處事重原則的人,這種任官原則讓他贏得「禮士」之名。這位「好禮士」的君主,吸引到四方有才華之士襄助,最終讓魏國戰勝其他鄰國,稱霸諸侯。
選文出現了數個通假字,如「返」、「說」、「女」等,閱讀時可多加留意。

【原文】
魏文侯1見段干木2,立倦而不敢息,見翟黃3,踞於堂而與之言。翟黃不。文侯曰:「段干木之則不肯,祿之則不受。今欲官則相位,欲祿則上卿,既受吾實,又責吾禮,無乃難乎?」故賢主之畜4人也,不肯受實者其禮之。
禮士莫高乎節欲,欲節則令行矣,文侯可謂好禮士矣。好禮士,故南勝荊5於連隄6,東勝齊於長城,虜齊侯7,獻諸天子8,天子賞文侯以上聞9

注釋】
1.       魏文侯:戰國七雄魏國的開君主。
2.       段干木:魏國著名賢士,堅持不肯出仕任官。段干,複姓。
3.       翟黃:魏國上卿。
4.       畜:搜羅、培育。
5.       荊:楚國。
6.       連隄:楚國地名。
7.       齊侯:指齊宣公。
8.       天子:指周朝皇帝。當時各國雖然各自為政,但名義上尚有周朝天子。
9.       上聞:指周天子讚賞文侯俘虜齊侯的事,正式把他封為諸侯。

 【語譯】
魏文侯見段干木,站着說話疲倦了而不敢休息。回來見翟黃,在大堂上蹲着和他說話。翟黃不高興。文侯說:「段干木叫他做官他不應承,給他俸祿他不接受。可是你現在想要做官便做官,想要俸祿就給你上卿的俸祿。既然已接受了的實利,又怪責我沒有以禮相待,恐怕很難辦到吧?」所以賢明的君主搜羅人才,不願意接受實利的反而禮遇他。
禮待賢能的人,沒有比節制自己的慾望更好的,節制慾望就可以施行政令。禮待賢士所以能夠南面打敗楚國於連隄,東面戰勝齊國於長城,俘虜齊侯,把齊侯獻給周天子,周天子封賞文侯為諸侯。

【簡短練習】
1.解釋以下紅色字詞:
(1)   見翟黃
(2)   翟黃不
(3)   段干木之則不肯
(4)   欲官則相位
2. 試語譯以下句子:
(1)   踞於堂而與之言。
(2)   故賢主之畜人也。


二喬工作室(中文教育)編輯部

二喬工作室精心編選的《文言文指定範文練習》(附詳盡答案及作答錦囊)即將在各大書局有售,請同學密切留意。集體訂購及查詢詳情,請電:93823726



請到二喬工作室面書讚好此文:

二喬工作室,提供不同類型文字,助你增廣見識,擴闊眼界:
DSE中國語文應試路路通http://2kiu-workshop.blogspot.com/
二喬通識閱讀http://2kiu-ls.blogspot.hk/
浪蕩天涯 逍遙天下http://2kiu-workshop-travel.blogspot

【答案】

1.  (1) 回來 (2) 高興 (3) 授官/給他官位(注意:一定要以動詞解釋「官」字)
(4)
2.  在大堂上蹲着和他說話。
3.  所以賢明的君主搜羅/培育人才。


2019年11月20日 星期三

古文導賞(2):華歆與王朗


作者:劉義慶
書名:世說新語
篇名:華歆與王朗(篇名為編者所加)
出處:徐震堮校《世說新語校箋》卷上德行第一(中華書局,1984)

【導賞】
文章選自《世說新語》,故事的主角是東漢末年兩位著名的讀書人華歆和王朗。故事內容雖然簡單,但其啟示卻十分深刻。
樂於助人是值得嘉許的事,但我們助人前應想想自身的能力,如不考慮清楚,就會讓自己身陷險境,故事中的王朗正犯了這毛病。除此之外,當我們答應幫助別人後,無論情況有多艱難,我們也應盡力而為,這是做人的基本道義,故事中的華歆做到了此點。

【原文】
華歆1、王朗2俱乘船避難,有一人欲依附,歆輒34之。朗曰:「尚幸寬,何為不可?」後賊追至,王欲舍5攜人。歆曰:「本所以疑6,正為此耳。既已納其自託,寧7可以急相棄邪8?」遂攜拯9如初。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。

注釋】
1. 華歆:字子魚(公元157-231),生於東漢末年,獻帝時任豫章太守,後助曹操。曹魏建國,曾任職司徒。
2. 王朗:字景興(公元?-228),生於東漢末年,曾任會稽太守,後助曹操。曹魏建國,先後任司空、司徒等要職。
3.  輒:總是。
4.  難:拒絕。
5.  舍:通捨,放棄、拋棄。
6.  疑:猶疑不決。
7.  寧:豈;難道。
8.  邪:通耶,讀亦作「耶」,用法如白話的「呢」。
9.  拯:援救。

【語譯】
華歆、王朗一起乘船避難。有一個人想一起跟從他們乘船,華歆總是拒絕。王朗說:「幸好船尚算闊大,為甚麼不可以容納他呢?」後來賊人追上來,王朗想拋棄那人。華歆說:「原本我猶疑不決,正正因為擔心出現這情況。既然已經接納他的請求,怎可以因為危急而拋棄他呢?」於是仍攜帶和拯救那人如最初一樣。世人憑這件事評定華歆、王朗二人的高下。

【簡短練習】(答案在本版底部)
1. 解釋以下紅色字詞:
(1)   華歆、王朗乘船避難
(2)   有一人依附
(3)   攜拯如初
2. 試語譯以下句子:
世人以此定華王之優劣。
3. 以下哪組詞語形容華歆最為貼切?
A 見利忘義      B 智勇雙全    C 洞悉先機    D 斤斤計較

文:二喬工作室(中文教育)編輯部

二喬工作室精心編選的《文言文指定範文練習》(附詳盡答案及作答錦囊)即將在各大書局有售,請同學密切留意。集體訂購及查詢詳情,請電:93823726




請到二喬工作室面書讚好此文:

二喬工作室,提供不同類型文字,助你增廣見識,擴闊眼界:
DSE中國語文應試路路通http://2kiu-workshop.blogspot.com/
二喬通識閱讀http://2kiu-ls.blogspot.hk/
浪蕩天涯 逍遙天下http://2kiu-workshop-travel.blogspot

【答案】
1.      (1) 一起 (2)  (3) 於是/
2.      世人憑這件事評定華歆、王朗二人的高下
3.      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