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4月24日 星期日

未知生 焉知死

中國人向來被視為「實際」的民族,只顧念現世的生活,對死後的世界不甚了了。知識分子解釋這種現象,多只能用孔子「未知生、焉知死」;「未能事人、焉能事鬼」的評述,來說明中國人專注現世的態度。死後的世界,多想無益,倒不如想想現世怎麼多買一層樓、如何積聚更多財富,方得長輩、同儕們稱許。

這種態度,令中國人面對死亡時、或面對親屬死亡時,往往有措手不及的感覺。須知道生老病死這「四苦」,總是免不了的;不去想,不代表不會發生。香港教育一向只重視知識的傳授,但對於如何面對死亡這類切身但抽象的課題,卻沒有專門科目講授;而老師亦只能透過相關科目(如宗教倫理,甚至中國語文科),間接觸及這個課題。有時,甚至老師對這個課題的認知也嚴重不足、思考深度亦嫌淺薄,自然難以導引學生正確地認識這個課題。畢竟,「死亡」這個華人社會忌諱的名詞,似乎越少觸及就越好;越少談,就似乎越能夠趨吉避凶。

接受現代教育的知識分子,以及作育英材的教育界棟梁,對這個課題當然不能迴避。中國人希望,福、祿、壽三者俱全,所以在靈堂上的最佳輓詞,便是「福壽全歸」。子孫滿堂、開枝散葉;高壽而又健康,且有財富,自然是中國人所盼望的;但對於死後的世界、死後會有甚麼遭遇,卻必得問於釋、問於道,儒家文化中卻沒有答案。

香港人同時受東西方文化薰陶,基督宗教在英國人的強勢之下,因而順理成章地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缺,補足了這方面的空白。香港人的心靈,自然比在無神論社會主義成長的中國人更豐足。

文:魯德安

二喬工作室,提供不同類型文字,助你增廣見識,擴闊眼界:
DSE中國語文應試路路通http://2kiu-workshop.blogspot.hk/
二喬通識閱讀http://2kiu-ls.blogspot.hk/
浪蕩天涯 尋覓桃源(旅遊消閒文字)http://2kiu-workshop-travel.blogspot.hk/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